.jpg)
一、113學年度之前
富源國中SWOT分析可以用「時間之旅」來形容,從九年一貫起就發展出很多版本,直到參與國教院整全式課程發展,正確的使用SWOT工具,發現過去SWOT的版本(108學年度以前)出現幾個問題:1.情勢分析失準:「優勢」與「劣勢」(內部能力與資源)主觀判斷,分辨不清,2.沒有搞清楚「機會」與「威脅」是指社會環境的大範圍及教育潮流的未來因素。3.擬定的策略沒有分成SO、ST、WO、WT及區分當前及未來策略等,造成SWOT分析只能當成參考用的學校環境背景敘述。直到109學年度開始,參與國教院基地學校計畫,開始先從校訂課程之「螢亮家鄉」、「家鄉文化」及「資訊閱讀」等重新建構SWOT分析, 並據此提供110學年度校訂課程計畫修改的依據,有了建設性的成效。
110學年度撰寫「學校的SWOT分析」就像是「穿越之旅」,擷取過去版本的優點,檢討缺點及無效點,並在國教院「SWOT分析群組」的討論與指導下,在學校整體SWOT分析部分,系統思考「因素項目」如下:
一、將內部因素項目分成【人】、【事】、【時】、【地】、【物】五大類別,分別是【人】:師資專業、組織行政、學生特質、社區家長、【事】:課程發展、課程評量、【時】:學校文化、課程脈絡)、【地】:學校規模、在地連結、【物】:教學環境、教學資源。
二、將外部因素分成【環境社會】、【社區家長】、【教育政策】、【學區招生】、【社會資源】、【變動因素】,分別是【環境社會】:在地週邊環境及社會不確定因素變動、【社區家長】:社區及學區家長的期望和需求、【教育政策】:課綱及考招變革、【學區招生】:少子化招生狀況、【社會資源】:流入學校的社會資源、【變動因素】:COVID-19疫情等。
當因素項目確認之後,「優勢」、「劣勢」、「機會」、「威脅」的校內外討論會議變得很有效率,很快取得共識,然後順利擬定四大策略SO、ST、WO、WT。發想的過程中,學校過去的策略浮現在腦中分析與檢討,現在及未來的策略呈現在眼前,清晰可見。真正體會到SWOT分析可以我們「重新認識學校」、「凝聚團隊動力」!
二、113學年度再度修正本校SWOT(114學年度富源國中SWOT分析)
(一)、將內部因素項目分成【人】、【事】、【時】、【地】、【物】五大類別,分別是:
【人】:師資專業、學生特質、社區家長
【事】:課程發展、組織行政、
【時】:學校文化、課程願景
【地】:學校規模、班級人數、
【物】:教學環境、社區營造。